010-88083947
首页 > 设计 > 设计师作品
相关搜索:崔愷 | 马岩松 | 庄惟敏

玲珑塔——奥林匹克公园多功能演播塔

设计师丨DESIGNER

设计师姓名:崔愷
职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总建筑师
从业年限:33
设计专长:建筑设计
设计格言:设计“最适合的设计”

应用材料丨MATERIAL

作品详情丨DETAILS

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最高建筑,132米的“玲珑塔”也是整个奥运工程的收官之作。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第一次提供了专用的新闻中心。自此之后,在奥运体育场馆设置国际广播中心成为惯例。然而由于北京奥运场馆本身没有设计太大的承重,因此并不适合在顶端加盖演播场所,而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内也缺少一个可以俯瞰全局的制高点。因此为了满足各国转播商们“希望捕捉到有关奥运最新鲜独特画面”的要求,奥组委决定建设一座全新的演播塔,并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统一公开竞标。

2006年设计团队曾经设计了一座景观塔,位置在奥运大道最北端的东侧,高度250米,由大小高低不同的5个塔相依呈来,如五棵大树也如五环相套,取名为生命之树。设计进行过半又停了下来,据说有专家认为难度高,工期紧,建设没把握,只好等奥运之后再做打算。

2007年初,旧事重提,因为电视转播要求,还需建一座临时性的多功能演播塔。选址综合考虑电视拍摄需要和场地现实条件,最终放在鸟巢北侧室外热身场地的西北角,中轴线以东,刚好和北面下沉庭院形成对位关系。塔高150米左右,从下至上有5个演播室和一个顶部观光厅,地下一层是设备机房和配套设施。由于工期太紧了,一切以会前能建成为前提,经过多轮选择,最终又把原来景观塔的备选方案玲珑塔拿出来略加调整,定案。

玲珑塔平面呈三角形,三个角部分别为楼梯,电梯筒,亦是巨型钢结构的三个钢框架支点,框架筒之间用斜交钢梁穿插搭接,自然形成了菱形的空间体,加上楼板和玻璃幕墙,就成了电视演播室。

每个演播室单元又分两层,楼上为演播室,面积约300平米,三面立窗为高透超白玻璃,以保证拍摄质量,顶部为三坡斜玻璃顶,下面有吸声、防火遮阳帘吊顶,以遮挡日光直射和降低噪声干扰。楼下为服务平台,为半开敞空间,主要有空调、电气设备和整体组装的卫生间。一层大厅平面放大到800平米左右,主要是人流集散和临时展览功能,其卫生间设在地下一层,观光厅设在顶部,室内楼板标高99.6米,可以近距离俯瞰鸟巢和水立方的屋面,也可沿中轴路纵观奥运大道和公园,水系。观光厅之上还有钢框架收顶,其上有各种摄像设备和景观照明设施。三个垂直楼、电梯竖筒,不仅有疏散,交通功能,还是大量设备管线的竖向通道,奥运会期间相信还会有一些临时庆典装置会安放在这里,可见功能是可以拓展的。

整体的造型并非刻意表现“中国塔”,更希望通过直接地表现结构的逻辑而适当地回避形式问题。玻璃幕墙的反射性将产生更多的视觉变幻,而夜景照明的控制性表现试图与泛滥成灾的灯红酒绿保持距离。在体量上、尺度上、力度上毕竟与周围的几大件相去甚远,是一种矛盾还是一种映衬?

初时定位的临时性早已做出改变,技术上按永久性(50年)建筑标准执行,但它会立多久仍是个未知,看需要?看民意?也许那组生命之树还有机会……









相关作品丨RELATED WORKS

TOP

申请入会

  • *
  • *
  • *
  • 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的一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