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8083947
首页 > 设计 > 设计师作品
相关搜索:崔愷 | 马岩松 | 庄惟敏

北京奥运会射击馆

设计师丨DESIGNER

设计师姓名:庄惟敏
职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从业年限:25年
设计专长: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策划,设计方法学,公共与民用建筑设计
设计格言: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创作的态度。

应用材料丨MATERIAL

作品详情丨DETAILS

北京射击馆建设用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福田寺甲3号,原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园区南侧,南邻香山南路,北靠翠微山脉。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总用地面积约6.45公顷,总建筑面积47626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资格赛馆、决赛馆、永久枪弹库及室外配套设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建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该馆承担奥运会10米、25米、50米步枪、手枪的比赛,还可承担残奥会、世界射击锦标赛等国际、洲际赛事,也将是国家射击队的常年训练基地。

建筑强调传承运动文化,提升运动精髓,以“林中狩猎”为设计理念,体现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建筑中引入阳光、绿树、风等自然元素,营造生态宜人、清新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将射击比赛精准、细致的人文精神表达出来,致力营造细腻安静的质感,给人以放松亲切的精神感受,让来馆的运动员、观众感受到回归射击运动本源的人本境界。

在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中心现有园区南侧的新征约6.5公顷用地内建设2008奥运会射击馆。北京射击馆分资格赛馆和决赛馆两部分,资格赛馆设有50米靶位80组,25米靶位14组,10米气枪靶位60个以及10米移动靶靶位8组。决赛馆设置10米、25米、50米封闭套用场地,共设有靶位10组,其中8组用于比赛,2组备用。资格赛馆设固定坐席1000座,临时坐席5500座,决赛馆设置固定坐席1000座,临时坐席1500座。建筑限高18-24米。承担2008年奥运会步枪、手枪的射击比赛,奥运会后,可承担重大比赛(如奥运会、残奥会、世界射击锦标赛及其他国际赛事)、承办国内射击赛事、国家射击一队、二队常年训练基地、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推广公众射击体育运动。

建筑立意于表达从大地生长而起的理念,以刚性的体块为建筑母题,通过几何形体的切削、穿插、组合,展现跟大地紧密相连,又具有丰富的表情和雕塑感的建筑形态。借助几何形体表现力,展现运动的力量、精准,以强健的建筑体量给人以奥林匹克的动感力量。建筑功能组织简洁,流线体系清晰,逻辑关系明确,空间关系流畅。通过简洁的剖面空间组织,将大尺度的建筑功能统一系统化处理,形成便捷、简洁、方便识别基本空间布局。为资格赛馆与决赛馆之间设置二层联系的天桥,有效解决了两馆之间的联系以及观众与运动员流线交叉。建筑内部引入了室内中庭、景观内院等做法,形成有特色的内部空间,易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为建筑节能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资格赛馆采取了将10米靶场置于二层的做法,十分有利于节地、提高建筑使用效率。

由于过分强调建筑体量的表现力,原方案会带来建筑造价、空间使用效率的方面问题,尤其本工程为全额国家投资,对工程造价、面积指标有严格的控制,需要实施方案有效控制面积指标、控制投资。在结构体系中,原方案整体斜面布置的结构体系会造成比较大的结构困难,增加建筑造价。建筑地处西山风景区,过分几何人工化的建筑体型在融合环境方面也存在困难。修改方案继承原中标方案整体的功能布局、空间及流线组织关系,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研究,重点在建筑形体及表皮处理上下功夫。

实施方案以“林中狩猎”为理念,更加强调建筑的人性化色彩,减少了建筑的刚性色彩,强调给人以温暖、舒适、亲切的感受。建筑外部形态构思延续林中狩猎的设计理念,在建筑形式上呼应出林原始狩猎工具—弓箭的抽象意向。资格赛馆与决赛馆之间的联系部分是整个射击中心园区的入口,建筑设计采用将屋面与入口台阶连成整体的处理手法,由此形成的折线弧形开口成为整个建筑群特征鲜明的母题,在资格赛馆水平延伸的形体断面以及五个主要观众出入口处重复呼应弧形母题。在二层、三层主要观众休息区域的幕墙外侧,采用铝型材热转印木纹肌理竖向遮阳百叶的处理,形成引发人们联想的抽象的森林意向。

资格赛馆采取了四个靶场分两层竖向叠摞的布置方式,一层为25米、50米两个半露天靶场,二层为10米靶、10米移动靶两个室内靶场。资格赛馆内部从北向南,分别设置靶场射击区、裁判区、观众坐席区、绿色中庭、观众休息厅等几个功能片段,保证全部靶位南北向、均好性。结构设计配合上下层靶位的不同宽度模数关系,设置大跨度柱网体系,在同一组比赛靶位内实现无柱空间。在二层比赛区域采用了大跨度的单向预应力空心楼板,楼板尺寸为23.7米X117.6米,厚度为700毫米,成功地实现了大跨度室内无柱比赛场地,而且防震动效果良好。

决赛馆设置靶套用比赛场地,观众与运动员、赛事组织管理人员采用立体分流方式组织交通流线,保证各部分各行其能,互不干扰。举行大型赛事时,运动员可以通过空中连廊由资格赛馆进入决赛馆,避免携带枪支的运动员与观众混流。

在资格赛馆中,将运动员休息准备区与观众休息厅设置在同一个空间内,观众可以通过贯通的中庭从上方俯视看到运动员休息区,欣赏到运动员准备比赛和在比赛间隙的活动。这种将运动员准备比赛的“后台”展现给观众的做法,给去北京射击馆现场观赛的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赏视角,增加了现场观赛的趣味性。

建筑整体风格自外延续到内,室内设计中将运动本质的“质朴” “自然” “力量” “平静”等元素加以发挥,体现出“质朴运动精神”、“自然的回归”、“内在力量的再现”这样的设计主题,呼应建筑“表现原始张力”的弧形语言,并加以强调,成为室内空间设计的控制元素。设计中尽量表现建筑结构自身的质感,对结构材料、构造做法进行真实的再现,强调还原材质自身的表现力,运用了诸如木材、清水混凝土、青石、木地板、卵石等多种自然的材料,传达建筑由外到内统一的建筑语言和一致的建筑人文意境。

射击馆各赛场安装的“电子靶计时记分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射击比赛计时记分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声波定位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自动采集射击信息,精确记分,实时统计、显示各靶位的射击分数,决赛馆电子靶计时记分系统还能实时显示各靶位射击的弹着点。其成绩统计精确度、保留信息的完整度都是目前世界同类场馆中最先进的。

建筑中引入阳光、绿树、风等自然元素,营造生态宜人、清新健康的室内外环境,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设计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环境的严格界限,通过“渗透中庭”、“呼吸外壁”、 “室内园林”等建筑、空间元素将自然环境引入室内,实现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节能设计立足于通过合理的建筑空间布局,让建筑各个部分处于合理的使用条件下,降低建筑的环境负荷。还运用成熟、可靠的生态建筑技术,充分利用阳光、雨水、自然风等可再生资源,解决射击馆空调、用水、用电等能源问题。如“生态呼吸式幕墙”、清水混凝土外挂板、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楼板、浮筑式楼板、开放式空调、“生态肾”毛管渗滤中水处理系统等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运用。还采用了雨水收集、太阳能集热生活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LED节能景观照明等措施。主要的比赛大厅都实现自然通风、采光、自然排烟,比赛区设置了能够防止跳弹,又能够引入自然光线的挡弹板组合天窗。资格赛馆10米靶比赛厅受弹靶位上方设置装有特殊形状反光板的顶侧采光窗,保证自然光线亮点集中在距地1.4米高的靶心位置,加上运动员射击区设置的屋面自然采光,在平时训练时,不采用人工照明措施,就能够满足训练要求,使用效果良好。













相关作品丨RELATED WORKS

TOP

申请入会

  • *
  • *
  • *
  • 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的一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